CPA《审计》科目因其专业性强、理论抽象,其考试内容涵盖审计全流程逻辑,从风险评估到证据收集,从内部控制到职业道德,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,又能结合实务案例灵活运用。下面一起来看看CPA审计科目主要考点有哪些?
一、审计基本原理:理解审计的“底层逻辑”
考点1:审计的保证程度与要素
合理保证:审计提供的是高水平保证(而非绝对保证),需通过职业怀疑态度降低检查风险。
三方关系人:注册会计师、被审计单位管理层(责任方)、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。
审计证据:充分性(数量)与适当性(质量)并重,外部独立来源的证据(如银行函证)更可靠。
考点2: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
两类认定:
与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(如发生、完整性、准确性):针对利润表项目,例如“营业收入发生”需验证交易真实存在。
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(如存在、权利和义务、计价和分摊):针对资产负债表项目,例如“固定资产存在”需通过监盘程序确认。
高频误区:函证程序难以直接验证“完整性”认定,需结合其他审计程序(如检查合同、对账单)。
二、风险评估与应对:审计的“核心战场”
考点1:重大错报风险评估
财务报表层次风险:通常与控制环境相关(如管理层诚信问题),可能影响多项认定。
认定层次风险: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(如复杂交易的天生风险)和控制风险(如内控失效导致的风险)。
应对策略:针对高风险领域设计更多实质性程序(如细节测试、分析程序)。
考点2:内部控制测试
控制测试必要性:当拟信赖内部控制时,需通过穿行测试、重新执行等程序验证其有效性。
常见内控缺陷:如职责分离不足(采购与审批由同一人完成)、授权审批流于形式。
三、审计证据与程序:从“抽样”到“函证”的实操技巧
考点1:审计抽样方法
统计抽样 vs. 非统计抽样:统计抽样可量化抽样风险,非统计抽样依赖经验判断。
货币单元抽样(MUS):以货币金额为选样基准,自动识别大额项目,适用于错报金额重要的场景。
考点2:函证程序的关键点
必须函证的项目:银行存款、借款及应收账款(除非不重要或函证无效)。
函证控制:由注册会计师直接寄发/收回函证,对未回函项目实施替代程序(如检查期后收款)。
电子函证风险:需验证回函来源及内容,必要时要求提供原件。
四、重要业务循环审计:聚焦高风险领域
考点1:销售与收款循环
收入确认:关注截止测试(如检查发货单、发票日期),防范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。
应收账款函证:对大额、异常账户实施函证,结合账龄分析评估坏账准备合理性。
考点2:采购与付款循环
应付账款完整性:检查未入账负债(如未记录的采购发票),通过供应商对账单验证。
预付账款真实性:关注长期挂账项目,核实是否实际收到货物或服务。
考点3:存货与仓储循环
存货监盘:制定盘点计划,观察盘点过程,对特殊存放的存货(如冷藏品)实施替代程序。
计价测试:验证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,关注跌价准备计提的充分性。
五、特殊事项审计:应对复杂场景
考点1:关联方交易
识别关联方:通过工商信息查询、股东名单分析,防范未披露的关联方交易。
审计程序:检查合同条款、交易价格公允性,评估对财务报表的影响。
考点2:持续经营假设
管理层评估:获取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的书面声明,结合现金流量预测、逾期债务分析。
审计结论:若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,需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。
六、审计报告与沟通:从“标准意见”到“非标意见”的决策逻辑
考点1:关键审计事项
确定原则:选择对当期审计影响重大的事项(如收入确认、资产减值),需在审计报告中披露。
考点2:非标准审计意见
保留意见:错报重大但不广泛,或审计范围受限。
否定意见:错报重大且广泛。
无法表示意见:审计范围严重受限(如关键证据无法获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