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PA(注册会计师)和税务师不少朋友希望同时考取这两个证书,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。但如何合理搭配考试科目?今天,就为大家详细介绍CPA和税务师的科目搭配指南,帮助大家备考。
CPA考试科目:CPA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。专业阶段有6门科目,分别是会计、审计、财务成本管理、经济法、税法、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。
税务师考试科目:税务师考试设有5门科目,包括税法(一)、税法(二)、涉税服务实务、涉税服务相关法律、财务与会计。
关联科目搭配方案
CPA《税法》与税务师《税法(一)》《税法(二)》《涉税服务实务》
CPA《税法》全面且深入地涵盖了我国现行的各个税种,是学习税务师相关税法科目的重要基础。税务师的《税法(一)》主要聚焦于流转税,像增值税、消费税等;《税法(二)》则侧重于所得税等其他税种,如企业所得税、个人所得税。《涉税服务实务》更是将前两者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,考查考生对税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。例如,在学习增值税时,CPA和税务师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是一致的,只是在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和细节解读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。考生可以将CPA《税法》作为主线,在学习过程中对比税务师相关科目的不同之处,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。
CPA《会计》与税务师《财务与会计》中的会计部分
CPA《会计》内容丰富且深入,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会计领域和复杂的会计处理方法。税务师《财务与会计》中的会计部分,虽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及CPA《会计》,但核心知识点是相通的。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,在两个考试中都有涉及,基本原理相同,但CPA考查得更为细致和深入。先学习CPA《会计》,建立起扎实的会计知识框架,再学习税务师《财务与会计》的会计部分时,就能够轻松许多,很多会计原理和处理方法可以举一反三。考生可以在学习CPA《会计》的基础上,针对税务师《财务与会计》中会计部分的特色内容,如一些特殊行业的会计处理等,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补充。
CPA《经济法》与税务师《涉税服务相关法律》
CPA《经济法》重点关注公司法律制度、证券法律制度等与经济活动紧密相关的法律规范。税务师《涉税服务相关法律》除了包含部分经济法内容外,还涉及行政法律制度、刑事法律制度等与税务相关的法律领域。两者在合同法、公司法等部分有一定的重合内容。例如,在学习合同法时,考生可以将两个考试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学习,对比不同之处,加深对法律条文的理解。对于CPA《经济法》中没有涉及的税务师《涉税服务相关法律》的独特内容,如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等与税务行政相关的法律知识,考生可以在学习CPA《经济法》的基础上,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记忆。这样的搭配,既能够利用重合内容提高学习效率,又能全面覆盖两个考试的法律知识板块。
难易搭配方案
第一年:CPA报考《会计》和《税法》,税务师报考《税法(一)》《税法(二)》和《涉税服务实务》。
第二年:CPA报考《审计》和《经济法》,税务师报考《涉税服务相关法律》。
第三年:CPA报考《财务成本管理》和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》,税务师报考《财务与会计》。
通过合理搭配CPA和税务师的考试科目,无论是从关联科目还是难易程度的角度出发,都能够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更加高效地学习,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。